文章编号 | 标题 | 作者 | 年卷期:起始页码-结束页码 | 下载次数 | 复制 |
20210209 |
尔湾新城地表景观构成的空间表征解析——以美国生态文明意识发展为背景
|
邹韵 程文
|
2021,(2):56-64
| 4999 |
|
20220505 |
寻迹“居家性”:现代美国住宅中的身份之谜
1920 年代—1970 年代
|
王为
|
2022,(5):48-56
| 3515 |
|
20210316 |
修正之匙 :
德州骑警建筑教学的“空间”主题与体系建构
|
李琳 陈泳
|
2021,(3):130-136
| 3034 |
|
20250108 |
近现代体育建筑遗产价值认知与保护利用建议—基于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认定标准》
|
刘建军 刘思睿 尹新 黄旭
|
2025,(1):82-91
| 2634 |
|
20200206 |
建筑教育中的伦理与诗意
|
[加]阿尔贝托·佩雷兹- 戈麦兹 文
邹青 译
|
2020,(2):48-55
| 2382 |
|
20220101 |
“地域性”批判还是救赎?——英国桂冠建筑师埃德温·勒琴斯的建筑实践解读
|
童乔慧 董梅雪 胡嘉渝 董贺轩
|
2022,(1):4-14
| 2222 |
|
20230216 |
维特根斯坦:当房子成为逻辑—《路德维希·维特根斯坦的建筑:文献》札记
|
方振宁
|
2023,(2):127-138
| 2184 |
|
20220214 |
旅途归计晚,乡树别年深—— 忆陈志华先生的思想与教诲
|
韩林飞
|
2022,(2):101-115
| 2180 |
|
20240411 |
基于历史地形学的古典园林复原方法研究:以16世纪无锡寄畅园为例
|
梁洁 陈洁萍
|
2024,(4):107-112
| 2043 |
|
20220112 |
中国建筑技术现代转型的关键推手——《中华国际工程学会会刊》研究(1901—1941 年)
|
张鹏 贾兴舟
|
2022,(1):99-109
| 1944 |
|
20220210 |
碳中和导向的气候适应性建筑设计演绎—— 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互动研究中心为例
|
舒欣
|
2022,(2):68-75
| 1840 |
|
20200114 |
再论中国近现代建筑研究的时空观
|
赵辰
|
2020,(1):92-95
| 1832 |
|
20250109 |
巴蜀宗族散村的形成与特征:以泸县屈氏聚落为例
|
江攀
|
2025,(1):92-100
| 1832 |
|
20220107 |
重建共有性:犬吠工作室的行为学之道
|
谭大雷 王国光
|
2022,(1):59-67
| 1831 |
|
20200110 |
从工业考古学视角看英国工业建筑遗产研究
|
罗文婧 张路峰
|
2020,(1):69-77
| 1752 |
|
20210217 |
“梁陈方案”未获采纳之原因的历史考察——试谈规划决策影响要素的分层现象
|
李浩
|
2021,(2):120-126
| 1725 |
|
20210312 |
基于《营造法式》“缠柱造”做法复原的
“楼—阁”概念辨析
|
喻梦哲 惠盛健
|
2021,(3):95-102
| 1719 |
|
20240610 |
有机建筑之源 — 弗兰克·弗内斯建筑思想及其作品解读
|
童乔慧 吴昕彦 卫薇 ? 王存颂
|
2024,(6):090-098
| 1717 |
|
20210504 |
梁思成以“体形环境”理念为核心的现代建筑教育思想形成与实践探析
|
崔婉怡 许懋彦
|
2021,(5):39-52
| 1660 |
|
20200213 |
夏昌世和莫伯治的庭园理论分析
|
林广思 雷可心
|
2020,(2):106-114
| 1655 |
|
|